卑鄙的圣人:曹操7全文免费阅读尽在阿喜小说网
阿喜小说网
阿喜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伦理小说
小说排行榜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媳妇进村 隔岸芳烬 四面夏娃 亲密代价 妖极逞威 沦陷悲哀 泻簬天肌 龙珠世界 缴情妻子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喜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卑鄙的圣人:曹操7  作者:王晓磊 书号:44575  时间:2017/12/3  字数:14951 
上一章   第六章 罢黜三公,恢复旧制    下一章 ( → )
孙氏复仇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就在曹训练守军之际,荆州的江夏郡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争,其烈程度丝毫不亚于白狼山恶战——孙权终于攻克西陵县,手刃仇人黄祖。

  对于荆州牧刘表来说,江夏的稳固太重要了,它恰好位于汉水与长江的汇处,是荆州的东部门户。一旦此地失守,敌人不但可以自汉水上溯至荆州核心,甚至可以陈兵江上切断南北联系。因此刘表才特意委任黄祖为江夏太守,驻军夏口(长江与汉水汇处,也称三江口,属西陵县),扼守东大门。黄氏乃江夏望族,先朝名臣黄香、黄琼、黄琬皆出身于这个家族,黄祖也是其中之一。刘表挑选他担负重任,固然是想利用黄氏在此地的威望,更重要的是黄祖与孙氏有血海深仇。昔日讨伐董卓失败,袁绍、袁术兄弟恶,都以远近攻的策略牵制对方。袁术结好公孙瓒攻打冀州,袁绍就串通刘表掣肘南。当时孙权之父孙坚隶属袁术麾下,奉命还击刘表夺取襄,本来是一路得胜,却在岘首山遭黄祖暗算,箭攒身而死——这便拉开了孙氏与黄祖长年恶斗的序幕。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孙策立业江东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出兵江夏,重创黄祖与刘勋的联军,然而未能夺取西陵县。后来孙策遇刺身亡,复仇的使命又落到了孙权身上。为此孙权曾于建安八年、建安十二年两度征伐江夏,虽然战场上处于优势,却始终不能撼动黄祖的城池。两次无功而返,江东文武渐渐有了微词,以张昭、张纮为首的臣僚主张暂且搁置西进,转而安抚境内山越。可孙权决心已定,誓要把这场复仇之战打到底,仅仅休整了两个月,又亲统人马再度起兵。以周瑜为前部都督,荆州降将甘宁为向导,秦松、鲁肃为参谋,凌统、吕蒙为先锋,韩当、蒋钦、周泰、董袭、陈武、宋谦等将尽皆随军,水陆并进溯长江而上,浩浩杀奔三江口。

  黄祖得到消息,做了周密部署,不仅派大将苏飞在城池周匝布置兵马,还命水军都督陈就率战船陈师江上,以两艘艨艟巨舰横栏江口,铁索连贯上设强弩,把江面封锁得严严实实。孙氏兵马毫无惧意英勇奋战,先锋吕蒙率敢死士驾着小船钻入敌群,于万军阵中擒杀陈就;董袭冒着箭雨亲挥大刀,斩断拦江锁链;凌统身先士卒攀登云梯,终于杀进西陵城中,生擒步军都督苏飞。黄祖眼见大势已去,单人独骑弃城逃亡,却被一个叫冯则的小卒刺杀。

  刘表获知消息震惊不已,忙派驻军新野的刘备火速救援江夏。但当刘备十万火急赶到时,孙权早已退军,并将西陵囤积的财货、辎重、粮草、战船以及降卒百姓尽数卷走,只留下一座遍地狼藉的空城…

  得胜而归的江东军得意扬扬,高挑着黄祖首级,齐唱凯歌欢呼雀跃。水陆两军齐头并进,一路上耀武扬威,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其声势真不亚于秋时雄霸江东的越王勾践。在大军后面,虏劫的辎重财宝不计其数,就用刚刚从江夏收编来的战船载着,密密麻麻铺了江面;俘获的降卒和百姓都用绳子绑着手,连成一串一串,足有两三万人。

  可就在喧闹声中,却有一个年轻人始终沉默不语。他年方二十六岁,生得白皙俊俏,鼻直口正,目若朗星,齿白红,大耳朝怀,猿背蜂,尤其引人注意的是他有一双黑中透绿的眼眸,宛如秋水般深邃莫测,刚刚蓄起的小胡髭傲然上翘,微微有些紫红色。他穿着镏金的铠甲,头戴亮银色兜鍪,披着碧绿的锦绣征袍,骑着一匹白马,昂然走在步军最前列。不知情者恐怕很难猜到,这位英俊潇洒的青年将军就是江东之主——孙权孙仲谋。

  与他并辔而行的是两个文官模样的人,有一个花白头发精神矍铄,是跟随孙策创业江东的谋士秦松秦文表。另一位只有三十出头,相貌端庄神色坚毅,是孙权新近提拔的心腹鲁肃鲁子敬。这两个人似乎已察觉到孙权有心事,却谁也不说话,只是默默陪着他前行。

  正在此时,从后方奔来数骑,为首的是中郎将蒋钦。这蒋钦与营中另一位猛将周泰同为九江郡人,最初只是孙策身边左右不离的护卫,后来久经沙场立功无数,也成了军中有头脸的将领。他人高马大相貌狰狞,还是个急子,离得老远就咋呼着嗓子嚷道:“主公且住!末将有话要说。”

  孙权拨马勒住缰绳,整个队伍陆陆续续都停下了。蒋钦快马加鞭奔到近前,飞身下马重重跪倒在孙权眼前,砸得地面扑通一声响。

  “你这是何意?”孙权莫名其妙瞅着他“有话站起来说。”

  “我不起来!”蒋钦十分固执“主公就此收兵,末将不服!恳请您回军再战,把江夏夺回来…”

  话未说完,后面韩当、董袭、吕蒙、甘宁等将也追到了,一个个神色焦急:“蒋将军,你这是干什么?还不快起来!”

  孙权抬手拦住:“你们别管,叫他把话说完。”

  “主公,你难道忘了历次攻打江夏咱们死了多少将士吗?”蒋钦跪在那里义愤填膺地嚷道“先主之仇用不着末将多说,当初令兄遇刺,临终之际最不甘心的就是没能夺取江夏,手刃仇人!如今咱们打了胜仗杀了黄祖,但万不该放弃城池,那可是多少江东子弟拿命换来的啊!单单虏劫百姓财物而归,咱们与土匪何异?你这样做何以告慰令尊、令兄和阵亡的将士…”说到最后,这汉子竟气得虎目带泪,连连捶地。

  孙权却对这番慷慨陈词毫不动容,抬眼扫视着众将,轻轻问道:“你们也跟他想的一样吗?”

  这句话问出来,诸将都沉默了。虽然他们要阻止蒋钦顶撞孙权,但内心的想法也与之差不多,都对撤兵之举颇有微词。沉寂了片刻,扬武都尉董袭率先说了话:“蒋公奕说的也不无道理,不过…”他是地地道道的江南人,不到三十岁,个子矮小,瘦削干,一嘴软暖暖的吴侬细语,打起仗来却是个不顾命的,平里有话就说,直来直去,今天却也支支吾吾的。

  “韩老将军,您怎么看?”孙权朝韩当拱了拱手。

  韩当不是江南人,家乡远在幽州辽西郡,他早年就与程普、黄盖一起跟随孙坚,曾经战黄巾、讨董卓,如今已年过五旬,是营中资历最老的将军之一,连孙权兄弟都要以长辈之礼相待。韩当见他点名问自己,捋了捋花白的胡须,恭恭敬敬道:“末将不过是匹夫之勇,蒙两代将军错爱,不敢妄言大事。一切全凭主公处置,末将唯命是从。”到了他这个岁数要讲深沉,不能像小辈一样咋咋呼呼,虽然说了等于没说,但这未尝不是对蒋钦的默认。

  “老将军过谦。”孙权淡淡一笑,似乎已品到了其中滋味。

  “主公,我也有话要说!”从人群中钻出一位大个子,虎背狼,尖鼻阔口,二目如电,神似鹰隼,看样子也只有二十多岁;别人的甲胄都规规矩矩穿着,唯有他不戴头盔,铠甲松松垮垮往身上一披,战袍拧成条绳子在间一系;不知是为了好看还是特立独行,他还在脖子上挂了串小铃铛,只要一动就叮叮当当响。

  军中诸将一看——原来是去年才归顺的荆州叛将甘宁甘兴霸,本就是一介背主之徒,又不知礼数没有规矩,还老爱跳出来掺和事儿,大伙都讨厌他。可孙权偏偏对这个人情有独钟,毫不介意道:“兴霸,你小子又有什么说的?”

  “我倒不是为了阵亡将士不平。”甘宁揣着手漫不经心道“只是那坐守襄的刘表老儿实在没什么本事,俩儿子也是饭桶。如今曹已统一北方,说不定哪天就将南下。我觉得咱们应该以江夏为据点,顺江而上攻取整个荆州,若不然定叫曹老贼抢先。只要咱们拿下荆州,便可西据楚关,进而争夺巴蜀之地,那时就能与曹贼抗衡啦!这么好的机会,您却要收兵,太可惜了吧?”

  甘宁说得随随便便,可孙权却吃惊匪浅,不与身边的鲁肃对视一眼——这番话与鲁肃先前提出的策略不谋而合,拿下荆州谋夺巴蜀是他俩和大都督周瑜商定好的战略,却从来没有公开提过。这甘宁看似吊儿郎当,其实深谙韬略,颇具眼光,不啻为世奇人。他本是益州刘璋麾下蜀郡郡丞,因不刘璋碌碌无为,率领八百健儿转投刘表;刘表乃锢名士出身,看不惯他的懒散做派,又打发他到黄祖麾下任职;黄祖老迈寡恩,也不能尽其才,他又借江夏部将苏飞之力逃离荆州,既而投靠孙权。细细想来他差不多是顺长江一路漂来的,这一路的水陆地貌,关隘险要,兵力守备都已了然于

  孙权知他所言甚妙,却只是点了点头,马上又恢复那副平淡的表情:“你们都有道理,但想不想听听我的道理啊?”

  “请主公训教。”众将一齐拱手。

  “撤兵是我和周都督共同的决定。”孙权举起马鞭指了指江上的战船;他虽是江东之主,但周瑜与孙策情同手足,官拜中领军,在军中的威望甚至比他还高,要压制这帮兵痞,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周瑜说事“我知道江夏攻之不易,也明白夺取荆州是好出路,但现在还不能这么干。西陵位于江北,咱的地盘却在江南,分兵孤悬江北是很危险的。”

  他还未说完,蒋钦又嚷道:“末将不怕死!我愿意率…”

  “住口!”孙权见他还敢话,然大怒“你知道什么?你知道支撑孤城要耗费多少辎重粮草吗?你知道要牵扯多少兵力吗?后方山越造反怎么办?刘表倾全部兵力来夺怎么办?臧霸等青徐兵从下游杀过大江又该怎么办?这些你都想过没有?大言不惭!”

  这个年轻的江东之主发起火来咄咄人,与之前的文质彬彬判若两人。刚才还口大道理的蒋钦,竟被他喝问得无言以对:“末将虑事不周…请主公息怒…”

  “站起来!”

  “诺。”蒋钦不敢顶嘴了。

  “你们老老实实听着。”孙权的语气又和缓下来“前几年我命陆逊试行屯田,最近又派黄盖、朱治、贺齐到丹征剿黟歙,你们不想想这是为什么吗?攻打江夏固然重要,可稳固后方镇山越更重要。打仗打的是军备,只有把那些蛮夷降服,才能使百姓安居种田,才有粮食支持咱们玩命。咱们现在的实力还远远不够,躁躁只会坏了大事,一旦战事胶着,必然牵扯兵力进退不得。《孙子》有云:‘夫钝兵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当务之急要积累更多的粮食兵源。”说着话他又指了指后面的俘虏辎重“所以我才把江夏的百姓、财货抢到江南,充实户口府库。选其精锐编入军队,剩下的给咱们种田,如此积少成多方可对抗曹贼。至于夺取荆州据江表之险,孙某人未敢有一忘怀!你们明不明白?”

  其实掠夺战略已不是第一次了,昔日孙策奇袭庐江之时也曾大量迁徙人口,还整编了一支部队与陈武统领,如今孙权还在延续这种办法。众将听了他的话皆有恍然大悟之感。

  “蒋钦听令!你妄论军情,我要处罚你,你可服气?”

  “末将心服口服。”这只老虎已经温顺得像只绵羊了。

  “好!我派你去丹把黄老将军替回来,你去协助贺齐戡平黟歙,若立下军功,我不计前罪另有嘉奖。”孙权佯作震怒,口风早已松了。

  “诺。”蒋钦破涕为笑“千好万好不及打仗好!”“吕蒙、甘宁!”

  “在!”二将拱手出列。

  “江夏之战众将皆有功劳,但我要格外奖赏你二人。”

  甘宁闻听此言,立刻整理衣甲跪倒在地,收起那副懒散的做派,郑重其事道:“末将受主公大恩,不计仇雠(chóu),待若故旧之臣,也不敢多受封赏。”他说的是心里话,当初在黄祖帐下时,他曾杀孙权的先锋凌,那凌是凌统的父亲,孙权能不计前嫌接纳他已经很宽宏了。这次行军孙权更是小心谨慎,把凌统安排在水军,甘宁安排在陆军,避免二人争执。

  孙权见他推辞,想必顾虑旧仇,厉声道:“你投奔我乃为建功立业,我若不能尽你之才,又与黄祖之辈何异?无需推辞!”

  “非是末将不敢领受,因有一事相求。”

  “讲。”

  “此番被获遭擒的苏飞对末将有再造之恩,若非他当初助我身江夏,我必已捐躯于沟壑之间,如何效命于主公麾下?如今苏飞虽罪当夷戮,我愿向将军乞保其命。”

  “放他容易,可他若逃回江夏再助刘表又当如何?”

  甘宁叩首道:“苏飞得以免死,受更生之恩,后必定与末将共同效力主公,岂会图谋亡命?若果真逃跑,我愿以自己的人头抵罪!”

  “嘿嘿嘿。”孙权忽然笑了“兴霸果然是信义之人,我岂能不体谅?听说曹将袁氏兄弟暴尸城外,有人顾念旧情前去收尸,非但不加罪,还升了官,我的气量焉能输于那老贼?”说着话招手唤来一个亲兵“速速传令,立刻释放苏飞,授予司马之职,叫他戴罪立功!”

  “谢主公。”甘宁连连顿首。

  “别忙!人我放了,可你的功劳照赏不误。江夏受降的军队从即起交给你统领。”

  “末将肝脑涂地效死以报!”甘宁身为降将没有多少兵,这次一下子多了千余人马,足可与诸将平起平坐了。

  孙权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道:“阿蒙,你近前来。”

  阿蒙是营中诸将对吕蒙的戏称。他本汝南人士,父亲早亡,孤儿寡母度,只因姐姐嫁给了孙策麾下将领邓当,所以到江东投靠姐夫,凭关系混到了军中。后来邓当染病去世,孙权想裁撤邓当的军队,吕蒙不甘心,把士卒召集起来在众将面前演练一番,孙权见他还有些治军之才,便提拔他为别部司马,将邓当的旧部交给他统领。

  今天吕蒙立了大功,孙权望着他那黑黪黪的脸庞越看越喜,拍着他的肩膀嘉奖道:“此番得胜皆因你深入敌阵擒杀陈就。我晋升你为横野中郎将,赐钱一千万,回去好好孝敬你娘。”

  “多谢主公,”吕蒙把嘴一撇“俺这条命就是将军的,您看谁不顺眼俺把他脑袋给您提来!”

  孙权听他话语鄙,笑道:“为将者不可恃匹夫之勇,还应读书习学。你少年从戎不通文墨,更要多下苦功。”说罢又瞥蒋钦一眼“还有你!多读读书,别这么莽撞。”

  蒋钦诺诺连声,吕蒙却憨笑道:“读书岂是俺们这等武夫所为?再说军务繁忙哪有工夫看书啊。”

  “我岂是叫你们治经学当博士?”孙权的脸色凝重起来“不过想让你们增长见闻精通谋略。你说你军务繁忙,难道还能忙得过我?我幼时也曾习学诗书《左传》,可仍觉见识不足。自从继承兄长之业,未尝有一松懈,可还是空研读了三史和诸家兵书,处置军政甚觉大有裨益。像你们这些人,虽然不通文墨,但悟性还算不错,学之必通,怎么可以不读书呢?”

  一席话说得吕蒙、蒋钦等纷纷低头。

  “我告诉你们,从今天起都给我读书!不是看《易经》那类玄之又玄的东西,要读《孙子》《六韬》《左传》和三史。孔子云:‘终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昔日光武帝身担天下重任,读书习学孜孜不倦。我听说曹举兵以来身在行伍手不释卷,甚至还注解前人的兵书战策,何其可怖?你们若不明晓韬略,后何以与那老贼为敌!”孙权每逢说到与曹为敌,他身边那两个谋士表情就会变化——鲁肃面带微笑欣然点头,秦松却紧锁眉头貌似不喜。

  孙权训斥了一通,又抬手漫指众将“大家都给我精神些!我要你们斗志昂扬高唱凯歌,笑呵呵跟我回去。无论有多大困难,也要让江东父老看到咱们的威严,听见没有?”

  “遵命!”众将扯着嗓子高声应答,各自上马又开始行军,但这次大家都把得直直的,众星捧月般簇拥着孙权。

  韩当在后面望着这位年轻主公,心中感慨良多——昔日孙策遇刺将死,大家以为他会传位给像他一样勇猛善战的三弟孙翊。哪知孙策召来的却是文质彬彬的二弟孙权,还说什么“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可是当时不过倚仗张昭、周瑜主持大局,谁也不曾真把这小子当回事。不想短短几年间,孙权竟从那个在兄长灵前啼哭不止的小孩,成长为威震一方令行止的英武之主。先是收回了孙河、孙辅、孙贲等族兄手中分散的兵权,提拔吕蒙、周泰、凌统等少壮派将领,也提高了吕范、朱治等故旧之臣的地位;接着又改易孙策屠戮豪强之风,挽留了孙弘、步骘等一大批避难士人。兴屯田,讨山越,诛李术,灭黄祖,孙氏基业越来越兴盛。孙策果然没挑错人!有孙权这等雄才大略之主,再大的困难也能过,即便战死沙场也绝不屈膝于曹贼。韩当越想越觉激动,脸上盈溢着坚毅的神色…

  秦松与孙权并辔而行,心里所想却完全不同。他也是孙氏老臣,参谋军机多有建树。不过他并非江东人,而是从徐州广陵郡来,江东固然是他奋斗之所在,可江北却有他的。秦松早就年过半百,不像那帮将领无所顾忌,作为徐州名士,故土乡音无时无刻不萦绕心头。其实,自从孙策身故之后,北归降曹就已经成了羁旅人士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秦松觉得自己该回北方了,也想回故土了,可面对热衷霸业的孙权,如何才能说动他放弃腔壮志呢?他腹忧虑,却无法开口坦言…

  即便秦松等人不说,以孙权之精明焉能不知?莫看他谈笑自然,其实心里已充盈着不安。投降是绝对不能谈的议题,一旦提及必会像伤寒病毒般蔓延。攻略荆州还没做好准备,对不利言论他只能,只能拖。他叫全军将士欢呼高歌,那些武夫果然兴高采烈起来,可这却不能驱走自己心中的霾,默默无言走了片刻,终于忍不住对身边的鲁肃吩咐道:“回去后立刻起草调令,叫蒋钦替回黄盖,再把镇守建昌的程老将军也调回来。”原先镇守建昌的太史慈去年病逝,如今委任于程普,他是军中最有威望的老将军。

  “诺。”鲁肃随口答应一声,并未多说什么。他身为孙权的心腹,无需相问就能摸透其想法——调回程普、黄盖等威信老将,是要稳住局面。曹尚未南下,人心已开始了,只是还没浮上水面。

  图尽匕现

  孙权诛杀黄祖的消息很快传到许都,不过并没引起太多人关注。大多数人认为曹的优势很明显,敌我间此消彼长的小变动已无伤大局。实际上朝廷这些日子很忙碌,曹还未归来,各地投诚贺功的表章却已递到省中。

  尚书台是处置政务的中枢要地,除了那些涉及曹、管不了的事,剩下的都经此批示。凉州马腾进京,益州使者来往,州士燮上表,淮南贼寇投诚,还有各地官员送来的计簿、表章、军报…数不清的差事到案头上,复一永远忙不完。

  尚书左仆荣郃、右仆卫臻、尚书左丞耿纪、尚书右丞潘勖都忙得不亦乐乎。可作为核心的尚书令荀彧此刻却很反常,既不打理典章,也不审阅计簿,而是拿着一张薄薄的绢帛反复沉

  郭奉孝年不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疑滞,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这是曹托董昭带来的书信,荀彧已反反复复看了许多遍。表面上只是夸赞郭嘉,但其中几句话很值得玩味,什么“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言下之意岂不是说除了郭嘉,别人都不知他的心?这样一封信,曹特意写给荀彧,未尝不是一种暗示?

  荀彧明睿不逊郭嘉,岂能不体谅曹的心?两人共事近二十载,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曹。并非是荀彧不知心,而是那颗心变了,已被权力和望所俘虏,不再是辅保汉王朝的赤胆忠心。荀彧的痛苦更甚荀攸,因为他每都要面对刘协——那个聪慧仁厚却毫无实权的天子。离刘协越近,越能体会到傀儡的无辜,刘协并不是无道昏君啊!

  “令君…令君…”

  “唔?”荀彧回过神来。

  “令君思虑何事?”

  “没什么。”荀彧把帛书一进袖子里;抬头一看,说话的是尚书左仆荣郃。

  荣郃是随驾东归的老臣,曾任执金吾,虽已年过六旬,耳不聋眼不花,做起事来井井有条。他举着一份锦套包裹的表章问道:“征南将军马腾、安南将军段煨、原凉州刺史韦端不就将到京。授予他们何职,决定好了吗?”他问“决定好了吗”其实就是问曹有没有明确指示。

  荀彧不假思索道:“马腾任卫尉,韦端任太仆,段煨是大鸿胪,在京师赐宅邸。”

  一旁的潘勖搭了话:“曹公真舍得封官啊!给这帮关中老儿的全是九卿一级的高官。”潘勖的文笔甚佳,故而也负责润诏书,说着话手底下都没停。

  “何人担任何职都向天子禀奏过,你说曹公舍得封官,这不是给曹公加僭越之罪吗?”荀彧就是这么一个正人君子,即便自己对曹已有许多不,但为了朝廷大局还是要替他辩护。

  潘勖惭愧一笑,不再多言。这时,耿纪带着几个令史走了进来,捧着卷文书径直走到荀彧案边:“扬州刺史刘馥转过来的,袁术余部请求归顺朝廷,请您过目。”

  荀彧只是略微扫了一眼:“我不是跟你说过嘛!曹公已有吩咐,既往不咎任其归顺,为何又来问我?”

  耿纪讷讷道:“只是叫您过过目。您看过我心里也就有底了。”

  荀彧知道耿纪是不愿担责,因而事事请示,他倒是落了轻松,却害自己累得半死。望着耿纪慢悠悠离去的背影,荀彧气不打一处来。这时就听一阵清脆的笑声——卫臻也抱着一堆文书走了进来。

  卫臻才三十出头,能进入中枢是因为他是卫兹的儿子。当初卫兹与曹在陈留共同举兵,战死在汴水,因而卫臻受到曹特殊照顾,早早举孝廉,历任黄门侍郎,又担任尚书右仆,自然是地地道道的“曹营中人”不过这个年轻人做事谨慎为人正派,很受众臣赞赏,与耿纪形成鲜明的对比。尚书台选用这几个人其实大有深意——荣郃乃德高老臣坐镇风雅,讲求一个“贤”字;卫臻是曹心腹,占一个“亲”字;耿纪属功臣后代,占一个“贵”字;潘勖学识渊博又精通文墨,算是“能”臣;荀彧坐镇大局统辖政务,力求做到的是“正”贤能亲贵,以正为纲。曹选这五个人,既协力办事又互相牵制,谁都不可能总揽大权,他便可以在外遥控。

  “耿大人,您又找令君来了。”卫臻一进门就和众人打招呼“荣老大人,这几忙的,您老注意身体。”

  “劳你挂心。”荣郃笑呵呵点了点头。

  “潘右丞,您这诏书写得越来越好了,简直就是诗赋文章啊!我有一份文书发到州,您帮忙改改。”

  潘勖叫他夸得美滋滋的:“放这儿吧。”

  卫臻冲众人打过招呼,这才来到荀彧案边:“这是孔融的表章,关于恢复刑一事的上书。我觉得很有道理,令君过过目。”

  提到“恢复刑”荀彧就头疼,这件事由陈群倡议,已讨论许久了,始终不能达成一致,尤其孔融与郗虑这对冤家,借题发挥在朝堂屡起争执。所谓“刑”就是《尚书·吕刑》记载的五种刑罚,据说是周穆王命吕侯制定的,包括黥(刺面涂墨)、劓(割鼻)、刖(斩足)、宫(男子阉割、女子幽闭)、大辟(死刑),秦汉两代都曾沿用。直至汉文帝时期,孝女淳于缇萦上书救父,文帝大为感动,就此废除刑,只保留死刑、放和劳役,另设鞭笞。后来光武中兴,倡导以柔术治天下,刑罚愈加宽松了,许多小过都可以缴纳绢帛赎罪。

  陈群公开倡议恢复刑,这等于一改宽仁作风,恢复古时的严刑峻法。但他的理由也很充分:一者,过去废除刑增设鞭笞,本意是想减轻刑罚,结果却得名轻实重,许多小罪动不动就挨鞭子“名轻则易犯,实重则伤民”;再者,刑有史可查合乎圣人之治,刑法重了,敢于以身试法的人就少了,世俗风气也可以改善,此所谓“辅政助教,惩恶息杀”

  陈群敢于上书一定是曹暗中授意,可症结在于陈群绝口不言曹,却说是他父亲陈纪生前的主张。陈纪是德高望重之士,如此一提自然使朝中好事之人各抒己见。这些大臣具体政务无权过问,专门在这些制度问题上钻牛角尖。其实陈纪已死,有没有这样的主张还不一定呢,谁知道陈群说的是真话假话?荀彧虽是陈群的丈人,却也摸不清女婿在想什么。

  卫臻也对这件事惑不解,索直言:“天下未定不该急着讨论这个,但提出来又不得不议。曹公究竟是刑宽,还是希望更严?大臣们各说各的理,拖了这么久没有定论,朝之人都在瞩目这项改革,似乎把别的事都忘了。今早我想去探探董昭口风,不凑巧,他去拜谒赵司徒了。若曹公肯明确表态,想必朝中不会有异议…”卫臻说话还算谨慎,曹表态不是不会有异议,是不敢有异议。

  荀彧接过孔融的上书:

  古者敦庬,善否不别,吏端刑清,政无过失。百姓有罪,皆自取之。末世陵迟,风化坏,政挠其俗,法害其人。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

  荀彧眼睛盯着表章,心思却已游离天外,只看了几句突然往案上一放:“你刚才说什么?董昭去拜谒赵温?”

  “是啊。”

  “前天有人跟我提过,在司空府遇到董昭。”荀彧皱起了眉头“他回京有些日子了,只来过省中一趟,却三天两头往赵温那儿跑,究竟想干什么?”

  “走动走动有什么大不了?”卫臻只觉他大惊小怪。

  “不对。”荀彧猛然醒悟——肯定有问题。曹平定乌丸好几个月了,按他以往的行事规律推断,应该马上回许都商讨南下荆州之事。可这一次却安安稳稳待在邺城主持练兵,这可不像他的风格啊!接连传来的都是什么讯息?追赠郭嘉封邑,张绣之子张泉袭爵,请封田畴亭侯,放宽酒令,派周近去匈奴赎蔡琰…全是蒜皮的小事。真正的朝廷大事只有改革刑一件,他又不肯公开表态,闹得廷议哄哄,他究竟要干什么?去年又是闹着恢复九州,又是废除诸侯国,天下岂能真的无事?几个月的时间曹能做的事多着呢!所有眼球都叫陈群的议题引住了,根本没人注意曹在干什么,也没人怀疑董昭来往司徒府的意图。荀彧预感到朝廷将发生巨大变动…

  正在这时院里突然响起一阵问安声,紧接着屋子的人呼呼啦啦全跪下了。荀彧还在琢磨心事,眼睛才看清——曹赫然出现在台阁门前!

  荀彧吃惊匪浅,恍恍惚惚站了起来:“您…回来了。”

  曹面带微笑走了进来:“刚刚到,过来看看大伙。”他身后还跟着夏侯惇、董昭。

  “明公回来得这么突然,何不提前告知一声。”

  曹缓缓走到他面前:“每次万岁都下诏命百官接,老夫心里过意不去。何必搞这套虚礼?随便一些也好,百官不至于耽误公事嘛。”他扫了眼屋里跪着的官员“免礼吧!荣老大人,快快请起。”说着话伸手搀了一把。

  荣郃倒不拘束,抓着曹的手腕站了起来:“明公可曾见驾?”

  曹道:“风尘仆仆的就别去扰圣驾了。改我沐浴更衣另行朝觐,以免失了朝仪…大家该忙什么还忙什么,我不过随便走走,你们切莫拘礼。”

  这么个大人物坐镇,大家哪还有心思办差?众令史不知所措,捧着卷宗呆愣在那里,潘勖使了个眼色,带着他们退了出去;荣郃回到案边垂手而立。卫臻倒很认真,顺手拿起桌上表章恭恭敬敬递过去:“恢复刑之事讨论已久,众臣意见不一,请明公批示。”

  荀彧瞥了卫臻一眼——年轻人少历练,他哪在乎恢复不恢复刑,这是转移视听的障眼法!

  果不其然,曹连看都没看:“既然有争议,那就以后再说吧,此事暂且搁置。”说完背着手在阁内溜来溜去,瞧瞧这儿的表章,看看那儿的文书,似乎百无聊赖漫不经心。

  荀彧沉默半晌,还是主动开了口:“您刚刚到京就来尚书要地,恐怕有事要办吧?”

  “哦!”曹装作一副才想起来的样子“是有件事托付令君,不过…不过老夫实在难以启齿啊!”“明公直言无妨。”

  “好吧。”曹貌似下了很大决心一样,从袖中出两卷文书,轻轻往桌案上一撂“这是一道司徒府的辟令和一份表章,请令君和两位大人过目。老夫要弹劾司徒赵温!”

  荣郃、卫臻陡然一惊,不约而同问:“赵公何过?”

  曹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他前发下辟令,召我儿曹丕到他府中任掾属。诸位应该晓得,三公辟官当以贤德才干为先,更需公正无私。岂能随便录用功臣子弟?丕儿既非孝廉又未立军功,有何资格充任三公掾属?这叫天下士人怎么看?知道的是他攀附我父子,不知道的还以为老夫徇私舞弊,授意他所为呢!请令君和两位大人想想,汉室之皆因小人结谋私,赵温无视前车之鉴,做出这等事来焉能再任三公?”

  卫臻半信半疑,忙拿起辟令观看,果然是赵温亲笔所书,辟用的也确实是曹丕,不愣在当场。荣郃也看个眼,隐约觉得有问题,但铁证如山,怀疑也无济于事。

  荀彧越看越寒心——好可恶的伎俩!哪里是赵温的主意,分明是你叫董昭跑去威胁赵温辟用曹丕,然后反过来倒打一耙,以此为理由罢他的官。公然拿掉司徒有碍视听,耍这么个手段,给老人家泼一盆徇私舞弊的脏水,你再站出来装大公无私,用心何其歹毒!

  曹讲完大道理,又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老夫也知赵温是资深老臣,又曾护驾东归,所以这两天我也寝食难安。可思来想去越是高官越不能姑息。此事不但关乎我父子声望,也关乎朝廷声望。毒蛇噬手,壮士断腕!我也是不得已才行此下策。”

  荣郃听他调子定得这么高,好像天都快塌了似的,只得顺着说:“既然如此,就照您的意思办吧。”

  卫臻唯命是从:“明公所言极是。”

  两位尚书仆点头,曹就不问荀彧了,干脆直接吩咐:“此事望令君早办妥。尽快罢免赵温,省得惹人非议。”

  荀彧呆呆站在那里,没有回答曹的话,却轻轻瞟了一眼董昭:“公仁,你功劳不小啊。”

  董昭尴尬地笑了笑——其实他并没蓄意诓骗赵温,更没借曹的名义进行威胁。司徒名义上比司空还尊贵,赵温处在那位子本就心中不安,故而一拍即合,两人联手做这场戏。

  曹见荀彧挖苦董昭,袒护道:“公仁功劳当然不小。开平虏、泉州二渠,修建玄武池,我正想表奏他为千秋亭侯。”他说得轻巧,可千秋亭侯却非比寻常。千秋亭位于冀州常山国鄗县以南,中兴汉室的光武帝刘秀就是在此称帝。刘秀因千秋亭而登九五,曹封董昭为千秋亭侯,岂不是暗示董昭是帮他走上龙位的人?

  董昭赶忙推辞:“属下不敢…”

  “有何不敢?”曹捋了捋胡须“令君是万岁亭侯,你是千秋亭侯,千秋万岁永享太平难道不好吗?”说罢再不等荀彧多言,一把拉住他手往外走“令君随我来,我介绍几个新掾属给你认识。”荀彧踉踉跄跄随他走到阁外,见院子都是人,一皂衣幅巾。

  曹手指诸人如数家珍:“这位是李立李建贤,涿郡人士,原来官居幽州从事…韩宣韩景然,渤海人士,抗击高幹时立过大功…吕贡吕效通,成皋人士,先朝忠义宦官吕强的族侄…李孚李子宪,打邺城时他可没少给我添麻烦…这位是常林常伯槐,并州刺史梁习推荐来的…沐并沐德信,河间来的,最是廉洁爱民…刘放,刘子弃,平定渔的有功之士…”

  荀彧望着这帮生面孔,喃喃问道:“陈矫、徐宣、刘岱、仲长统他们都到哪儿去了?”

  曹笑呵呵道:“陈矫被我晋升为乐陵太守,徐宣为齐郡太守。仲长统乃经济之才,岂可久任参军?我打算让他入朝担任议郎。刘岱充任长史已久,我把他调到军中统兵为将。如今已召薛悌、王思为左右长史,由崔琰担任西曹掾,与玠共掌选官之事。都是临时调动,没有来得及表奏,以后再补诏令吧。”

  荀彧明白了,曹不但酝酿了罢免赵温的计谋,还进行了一次大换血,把与自己识的人都升官调走了,又拉来一帮新人填补空缺。而且充任左右长史的薛悌、王思都是铁腕人物,玠任重不能变更,就叫崔琰分他的权。

  曹滔滔不绝还在介绍,荀彧的心却已寒到了冰点,根本没听到那些生疏的人名,讷讷道:“我还以为明公急着赶回来是想听听我的夺取荆州之策。想不到…”

  “夺取荆州之策!”这次轮到曹吃惊了。

  “最近的军报您看到没有?孙权已先一步攻克江夏,若容他夺取荆州据江表之险,天下岂不又生一强敌?”荀彧话里带着几分嗔怪“现今之际时不我待,明公不考虑如何抢先拿下荆州,为何专在这些琐碎之事上做文章?”

  曹哑口无言,一股愧意涌上心头——我只知他不愿我为天子,却不知他时时为平定天下劳心尽力,忙着政务还不忘思虑出兵之策,我这样对他实在太过分了!想至此原本铁硬的心顷刻软了,和缓道:“老夫疏忽了…令君有何良策?”

  “刘表本文弱,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明公可率精锐之师自小路秘密南下,兵出叶县直扑宛城,出其不意,掩其不备,荆州上下势必惊骇,大事可定矣。”

  这确实是好计谋,江夏已遭受重创,如果突袭南郡得手,荆州上下势必人心撼动,说不定刘表会主动归降。荀彧果真高明,曹刚举兵之时不就是靠其出谋划策吗?戏志才、任峻、鲍信…那些昔日一起举事之人都不在了,难道还要再为难荀彧?曹意识到自己错了,他根本不可能离开荀彧,任何调动都是徒劳,无论是朝廷、军队还是幕府,根本没人能与荀彧清干系,只要荀彧在影响就在,他必须与之相互扶持着走下去。

  “文若…”曹很久没称呼荀彧的表字了“辛苦你了。”

  荀彧注视着远方,一字一顿道:“为国而谋谈何辛劳?”

  曹听出他言外之音,无奈地点点头,转过身缓缓离去,可走到院门口又停下脚步道:“固然为国而谋,其他事也可并行不悖。”说罢头也不回地走了。荀彧明白他意思——固然要统一天下,安定百姓,但他也要当皇帝,这是谁都阻止不了的!

  在场这些掾属大多是新人,心琢磨着怎么干好差事,并未品出二人话中的深意,见曹独自走了,赶紧深施一礼也跟着退下。董昭走到荀彧跟前,尴尬地拱了拱手;夏侯惇与荀彧相处久,想劝两句却不知如何开口,只好唉声叹气也跟着去了。院的人呼呼啦啦散个干净,都追随他们那个手握重权说一不二的主子而去。

  还真有两个文质彬彬的掾属没走,一人走过来:“令君别来无恙?”

  “劳您记挂。”荀彧瞧着眼,却想不起这个人“您是…”

  “卑职太原温恢。”温恢八年前被曹辟用时还是头小子,如今三绺墨髯都蓄起来了,荀彧哪还记得?

  “哦哦哦,是你。”荀彧根本没心思与他客套,只是随便搪

  温恢这几年升得很快,历任廪丘县长、广川县令,后来又接替毕谌担任了鲁国相,所任皆有不菲政绩,因而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当年蒙令君教诲,晚生谨慎为官,唯曹公之命是听,才有今之位。这次曹公调我回来充任主簿,首先感激的便是您啊!”说罢整理衣冠深深一拜。

  温恢说的是真心话,但荀彧听来却像是讽刺——当初谁嘱咐百官要谨遵曹调遣的?正是荀彧自己!曹走到今天这一步也是他推波助澜的结果啊!

  荀彧苦笑着点点头,什么也没说。温恢又拉过一个更年轻的人:“我为您引荐,此位是孔夫子第二十八代嫡孙,孔羡孔子余…快给令君行礼。”

  孔羡赶忙施礼:“晚生拜见令君。”这位孔门嫡孙才二十出头,个子不高相貌平庸,举止倒是中规中矩。

  温恢笑道:“曹公写信到鲁国让我找孔氏嫡系后人,我可是费了不少力气才将子余找来啊!”荀彧虽然心不在焉,但总要对圣人之后客气客气:“失敬失敬,孔圣之后必是礼之表率。”

  “那是自然。”温恢得意“我找来的可是孔圣嫡系后人,他虽然比孔融的辈分低,可是比孔融的血脉正多啦!以后朝中就有两位圣人之后了。”

  荀彧一阵悚然——两位圣人之后!孔羡是嫡系,孔融是旁系,曹用孔门之后不过是摆样子,现在来一个比孔融血脉更纯的人,该不会是想…

  “令君!令君!”温恢见荀彧双目茫然、呆立不动。

  “我累了,咱们改再聊…”荀彧重重叹了口气,转过身踩着棉花般浑浑噩噩进了阁门。

  孔羡甚是不解:“他怎么了?”

  温恢尴尬地笑了笑:“或许身体不适吧。朝文武谁人不知令君乃曹公之股肱?曹公不在时一切都是他做主,夜操劳推行曹公之政,当然辛苦啦!”

  其实不仅仅是温恢执此看法,恐怕全天下人眼中荀彧都是曹的死,曹主外、荀彧主内,他俩就像是操纵江山社稷的一双手。可即便是一双手,何尝没有自己误伤自己的时候?这双手已越离越远,再也握不到一起了。
上一章   卑鄙的圣人:曹操7   下一章 ( → )
阿喜小说网为您收集整理并提供卑鄙的圣人:曹操7最新章节,《卑鄙的圣人:曹操7》是作者王晓磊的倾力之作,卑鄙的圣人:曹操7全文免费阅读尽在阿喜小说网。请按键盘上Ctrl+D,收藏本书,以方便日后阅读卑鄙的圣人:曹操7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