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韵事全文免费阅读尽在阿喜小说网
阿喜小说网
阿喜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伦理小说
小说排行榜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媳妇进村 隔岸芳烬 四面夏娃 亲密代价 妖极逞威 沦陷悲哀 泻簬天肌 龙珠世界 缴情妻子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乾隆韵事  作者:高阳 书号:39774  时间:2017/9/7  字数:4937 
上一章   4.两道上谕    下一章 ( → )
  一戌初,西洋自鸣钟上针指七点,内廷宫眷,陆陆续续地到了乾清宫。

  当然,位份越低越来得早。太后倒是想早点来的,但永和宫的首领太监邓三和,已由隆科多代皇帝传旨,将他调为慈宁宫首领太监,而且升了一级。同时吩咐,就从传旨时起,永和宫的一切都按太后的规制办理。所以当她要起身到乾清宫时,邓三和一直拦着,直到戌初二刻,也就是七点半,方用太后的软轿,抬出永和宫。

  一进了乾清门,太后关照停轿,步行上殿。御前大臣马尔赛一声吆喝:“皇太后驾到!”殿内的妃嫔、公主、福晋;殿外的嗣皇帝、亲王、太妃、皇后以下的亲贵,宫门以外的文武百官,一齐跪倒,恭太后。里里外外,鸦雀无声,惟一的声响,是太后鞋子下面木底的声音“笃笃”地显得更单调,也更庄严。

  就在这时,忽然又从宫门外面抬来一张软榻:上面躺着的是抱病的宜妃。在此仪容庄肃的场面之下,忽然有此,非常刺目。嗣皇帝正在考虑应该如何拦住时,哪知那张四个太监所抬的软榻,已经无视太后,直往面前,越过太后,抢先进了殿门。

  众目睽睽之下,宜妃这样子肆无忌惮,嗣皇帝不由得变:太后也是心如刀绞,但眼泪只有往肚子里,谁教自己是“假太后”呢?

  她总算沉得住气,进了殿门,才放声大哭,这一哭自然引起了震天的哭声。于是执仪的大臣,与内务府的官员,依照丧礼规定,依次办事,等梓宫——棺材的盖子一合上,太后抚棺一恸,昏厥了过去。这一下子少不得又是一阵大。适时也不管谁是太后,谁是皇后,谁是皇帝,谁是臣子,逡巡如退,最后只剩下嗣皇帝与近臣了。

  “皇上请节哀!”隆科多对坐在乾清宫廊上所铺的一块草荐上的皇帝说:“大事还多,都得皇上作主。”

  “廉亲王呢?”皇帝抬起一双布红丝的眼睛问。

  “怕是回去了?”

  “哼!”皇帝微微冷笑“他在找死!”

  不过另一个总理事务大臣,是嗣皇帝极力想笼络的,总算安安分分地在待命,这个人就是马齐。

  马齐的态度很重要,因为他是当朝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得尊敬的一个老臣,尊敬犹在于次,主要的是,他在洲文武百官中具有很大的号召力。

  这跟他的家世有关。他姓富察氏,是洲八大世家之一。他的父亲叫米思翰,康熙八年当户部尚书。先帝议撤藩时,大臣中赞成的很少,只有明珠和米思翰认为撤藩一举,是睿智的决定。米思翰以户部尚书的身份,对于调动大军讨伐吴三桂、耿忠,在粮饷的筹划方面,更殚竭虑,立了很大的功劳。可惜在康熙十四年,以四十三岁的英年便下世了。

  先帝对凡是支持撤藩的大臣一概视之为可共患难的心腹。三藩之平服以后,酬庸甚厚。明珠势焰薰天,号称“权相”富甲天下,先帝容他终于天年。对于米思翰诸子,则推念前劳,格外重用。

  米思翰有四个儿子,长子叫马斯喀,初次随先帝亲征噶尔丹时,是大将军费扬古的副手,立过极大的汗马功劳;次子就是马齐,先做文郎,清廉谨慎,一路扶摇直上,早在康熙三十八年,便已入阁拜相,如今以武英殿大学士为首辅。其间一度被黜,则因为他拥立胤之故。这个风波闹得很大,王公大臣会议,本来连他的两个弟弟马武、李荣保,一起定的死罪。先帝因为米思翰的缘故,赦免了死罪,胤看管,这是一种考验,看他是不是安分?马齐当然知道,决不敢跟胤再生什么妄念。所以在康熙四十九年复用他主持与俄罗斯通商事宜。马武、李荣保本来关在监狱中的,此时亦一起复用,仍旧成为八旗中最兴旺的一个家族。

  嗣皇帝早就看到这个家族是非结纳不可的。不过,他很机警,深知结纳马齐,形迹太显。就是笼络马武,亦恐引人猜疑,所以他是从李荣保身上下手。两家内眷,常有往来,李荣保的长女,比弘历小一岁;十岁的小姑娘,已显端庄知礼,所以嗣皇帝已经透过眷属向李荣保的子表示过,希望将来结成儿女亲家。因此,李荣保在二哥马齐、三哥马武面前,常替如今的嗣皇帝,当时的雍亲王说好话。可是雍亲王会成为嗣皇帝,不但马齐,是连李荣保都梦想不到的。

  因为如此,这天中午,李荣保特地请马齐、马武来密谈,要求他两个哥哥支持嗣皇帝。

  马武没有什么意见,马齐却必须作个深切的考虑——事实上他从昨夜出大事时,便一直在自问:应该持何种态度?不过,当李荣保未提出这个要求以前,他还可以暂作观望,此时却必须在彻底了解情况,权衡得失之后,作一个重大的决定。

  “事情是很清楚的,皇位应该归十四阿哥。”马齐慢地说“先帝几次跟我说起,十四阿哥哪点像他哪点不像他。如果不是有传位之心,何必老拿十四阿哥跟他自己作比?”

  “八阿哥不也说过吗?除非是十四阿哥当皇上,他才没话说。”马武也说“不过事已如此,三阿哥领头给皇上磕过头了,大局已定——”

  “不见得!”马齐摇摇头“八阿哥不是肯省事的人,九阿哥的花样更多。”

  “莫非他们还能推翻已成之局?”李荣保说“二哥,大家对你都抱着很大的期望,希望你能把局面安定下来,你不能犹豫不决。”

  “我也要有这个能耐才行。”马齐慢地说“如今在京城里,军都在隆科多手里,大家敢怒不敢言。可是,十四阿哥在西边,手握重兵,而且,他手里可能还有别的东西!”

  “别的东西!”李荣保微显惊惶地“二哥,那是什么东西?”

  “先帝给他的信啊!我知道先帝给十四阿哥的亲笔信,至少有三封,如果中间有提到将来如何治国平天下的话,那不就是传位的证据?”

  “可是,金匮里的朱谕,不也是证据吗?”

  “可惜!”马齐用不带情感的声音说“那道朱谕只不过隆科多一个人拿出来的而已!”

  李荣保不是“内廷行走”人员,马武虽也是内务府总管大臣,昨天却未在畅园值班,所以对那道朱谕是怎么回事,还不十分清楚,此时只好望着马齐发愣。

  “若说要改那道朱谕,容易得很;要证明那道朱谕是不是改过,也容易得很。”

  接着,他将改朱谕何以容易的道理,约略说明,接下来再讲如何证明这道朱谕的真假。

  “先帝临御六十一年,所下的朱谕,不计其数,有存在内阁的,有存在内务府的,还有存在敬事房的,只要调它几通出来,仔细查一查皇上平时写‘于’字,是不是常作‘于’还是偶尔写作‘于’。偶尔写的都不算,还要看‘于’字的笔画相符不相符。照道理说,这样重要的文件,皇上是不会拿‘于’字简写为‘于’的!”

  “原来如此!那用不着说了,一定动过手脚。”马武又说“倘或十四阿哥手里有那种信,这道朱谕就变得很可笑了!”

  “怕的就是这一点!”马齐点点头说“果然有这种情形出现,那就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子了!”

  “不会!”李荣保接口,声音脆得很。

  “何以见得?”

  “二哥,你莫非记不得了,年羹尧是雍府门下?”

  “我怎么记不得?”马齐笑说“不过,年羹尧对他的‘主子’,究竟忠到什么程度?难说得很。听说以前他常挨他主子的骂。”

  这一点,李荣保比马齐可了解得多了,笑一笑说道:“二哥,你受欺了!这是多少有点儿做作的。”

  “做作?”马齐很注意这句话“你是说,有意要做给人看,他们主子奴才之间,并不和睦?”

  “是的。”

  马齐不做声了。他原来的顾虑是,十四阿哥决非无用之辈,大位被夺,岂能甘心?倘或起兵问罪“靖难”年羹尧未见得能制得住他。只要大兵入关,八阿哥、九阿哥自然会起而响应。朝中四阿哥的亲信极少,彼时的成败难测,所以必须慎重。

  照此刻看来,显然他们“主子、奴才”早有勾结,则年羹尧自然早有布置。防到有此令人意想不到之一,十四阿哥必不甘服,年羹尧岂能毫无箝制之方?

  十四阿哥无望了!八阿哥、九阿哥该见机了!马齐这样心中自语,遂即决定他们一家的态度“好吧!”马齐站起身来说“顺天应人。”

  “这是天意!”马武也说“天意如此,不可强违。反正都是先帝之子,谁当皇上都一样。”

  “不一样,不一样!”马齐连连摇手“不过也不必提了。进宫吧!”

  对嗣皇帝来说,马齐敬顺,朝中无忧,自是一大安慰。但想到深宫,实在烦心。亦只有暂且抛开,处理急要的事务。

  目前最急要的事,便是“市恩”惟有普施恩惠,才可以团结人心,清除异己。因此,嗣皇帝垂问的,亦就无非与此有关了。

  “蒙古的台吉要来奔丧吗?”

  “是!”马齐答说“不过未曾出痘的不必来。”

  “这是皇考体恤他们。”嗣皇帝说“来朝谒梓宫的,可以多发口粮。”

  “是!”“喔!”皇帝忽然想起,向隆科多说“天气这么冷,晚上在梓宫面前守护的太监,赏皮袍子给他们。”

  “是!奴才马上去传旨。”

  “传旨给十六阿哥好了。他办事很妥当,让他署理内务府总管。”

  片刻之间降了三道恩旨,不过作用不大。嗣皇帝心想,还得找一件能教万民腾的事来做。

  于是他想了一下说:“先前京里米价上涨,皇考派我去查核各仓储粮的情形,我发现许多仓库坏了,曾奏请皇考,不妨将应该发出去的米,赶快发,免得天,堆在那里,徒然霉烂。最近米价怎么样了?”

  “平了一点儿。”马齐答说。

  “还要让它平下去!”嗣皇帝说“米价贵,是来源不畅;来源不畅,因为口外米谷不准运进口内。你们看,这件事该怎么办?”

  “回皇上的话,”马齐答说“口外的米谷,备作军粮,所以不准运进口内。”

  “可是烧锅怎么说?造酒消耗了大批米谷,这件事说不过去。”

  “是应该止。”

  “烧锅止,米谷准予进口!”有成竹的嗣皇帝说“米谷进口,该有地方来堆,所以仓库亦应该大修。马上拟两道上谕,先说仓库,后谈进口。”

  “回奏皇上,照丧仪,十五天之内,不处理这种公事。”

  “这是遵奉皇考的遗命。”

  于是拟了两道上谕,第一道由嗣皇帝奉先帝之命查察仓库说起,归结到仓库必须修补,派定专人,动用专款,即办理。最后特别声明,此本非大丧期间该办之事,只为仰体先帝遗命,故而提前降旨。

  第二道是米谷准予进口,而口外的烧锅则概行设。也提到先帝临终“于此”这样一方面表示他孝思不匮,另一方面对平抑米价也确有立竿见影之效。所以就民间来说,嗣皇帝的这第一炮是打响了。

  可是在旗人以及跟旗人接近的汉人之中,都有许多有关宫的流言,一半是事实,一半是渲染,将嗣皇帝说得很不堪。最骇人听闻的是,说“四阿哥进了一碗参汤,万岁爷不知道怎么就咽气了,可怜,当六十一年皇上,生了二十多个阿哥,临终竟没有一个儿子送终!”

  这些话当然是太监传出来的。、两府的下人更甚,在地安门外的茶馆里,肆无忌惮地,大发议论。又说:“皇太后心疼小儿子,而且她的大儿子干出这种事来,害怕她在宫里没面子;所以除了上祭的时候,不能不见面以外,皇上至今还没有单独见过太后。她也还是住在永和宫,不肯搬到慈宁宫去。”

  再有一说,是毫无知识的人在传:“皇上拿老皇的两个年轻妃子,接到自己住的宫里去了!”这是绝不会有的事。且不说宫中规制甚严,也因为嗣皇帝如今正拿礼法在拘束他那一班不服气的弟弟,怎会自己先悖礼灭义,作出私父妾的逆伦之事来?再说,先帝的妃嫔,最年轻的也三十岁了。先帝并不好,从无特意征选绝女子充作后陈之事,所有的妃嫔,相貌自然都不坏,却没有美到能令人授魂与,不顾一切要到手的程度。
上一章   乾隆韵事   下一章 ( → )
阿喜小说网为您收集整理并提供乾隆韵事最新章节,《乾隆韵事》是作者高阳的倾力之作,乾隆韵事全文免费阅读尽在阿喜小说网。请按键盘上Ctrl+D,收藏本书,以方便日后阅读乾隆韵事无弹窗。